花蓮民宿易樂網首頁花蓮地方導遊 景點報導>九曲洞旅遊報導

 

置頂圖
一踏過東西橫貫公路樓牌,就踏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門檻,沿著中橫公路,順過長春閣、燕子口,此段公路,繞行橫山,似遊龍靜臥蟠穿群山,雲霧漫天時,頗有乘龍雲霄的味道;蜿蜒的路道,蟠龍之姿,在九曲洞步道的壁刻落有「九曲蟠龍」,形、寓、義俱貼!九曲洞並不僅是九個彎道,在中國,「九」乃極數之意,最終的數字,一言九鼎、九重天、九五至尊……,九曲之意,喻指曲道之多,綿延不絕,視覺上的錯覺,彷彿竟有無窮多個迴廊!
整條長道是由山壁直接穿山側鑿而出,當年負責開鑿的榮民,無一不是用人力及性命築成這條世界奇蹟的浩大工程,遇到較為堅硬路段,先在懸壁上釘入鐵條,再由人懸吊其上,側鑿山壁,再擴大挖掘,遙想當日光景,驚心動魄的程度與之相鄰的天險景觀不遑多讓。也因如此艱險,長道來得並非十足通順,過往旅客往往一個會車,就擁塞堵流,暫按下火氣,下車小歇片刻,欣賞一下壯麗的大理岩峽谷景觀。



九曲洞一眼望去,奇岩峭壁垂直而且,往下一探,深谷湍流奔翻,既快且急,一股森冷感爬上全身!身子自覺往後一退,禁不住一把冷汗滲出。時雨過後,山中一夜雨,清泉石澗流,峽頂匯流成無數「時雨瀑」,循著山勢順流而瀑;濤聲,自水而出,風吟,穿峽撫身,勢懸,逼目而近,視覺與聽覺與觸覺的三重感官刺激,讓你找不出適當的詞語,以形容萬一。

<撰文.攝影:寄籬人>

∴太魯閣谷的成因

台灣本島的形成大約從四百萬年前開始,板塊飄移理論指出,板塊受地熱的對流帶動,以極緩慢速度移動,全球共有七塊板塊,台灣地處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接觸的地區,兩塊板塊發生碰撞,遠古的台灣逐漸形成。當兩個板塊的板塊邊界不斷相對運動,板塊與板塊互相推擠,會形成錯動、張裂的力動形式,迫使邊界地區的岩層進而產生褶皺,甚至形成褶皺山脈,同時能使岩石發生變質作用,形成如太魯閣谷的大理岩。

板塊碰撞仍不斷隨時光在緩慢持續進行,加上流水切割,地勢又不斷隆起,立霧溪下切侵蝕作用強盛,加上大理岩堅固穩定,不易崩落,能支撐陡峻的邊坡,才造成峽谷的奇景。

<整理者:寄籬人>

資料來源:太魯閣國家公園

鄰近民宿:

交通路線:
公車
自花蓮火車站前搭往天祥、洛韶、梨山的花蓮、豐原客運,在九曲洞下車。
自行開車
經過雪山隧道,直接到蘇澳交流道下往台九號方向行駛,由中橫東端進入,轉入台八線,自太魯閣西行,經燕子口即抵靳珩橋,續行過流芳橋,可抵九曲洞。

歡迎轉載,請加注來源網址即可。

 

>返回花蓮地方導遊 景點報導

 

花蓮民宿易樂網首頁 | 花蓮民宿搜尋頁面 | 花蓮民宿業者專區 | 花蓮民宿易樂網留言板

Copyright@2006 獨眼貓多媒體企業社 All Rights Reserve